主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专题 >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2018-04-10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这其中的“新的文化使命”究竟是什么?毫无疑问,它应该就是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在这样一个新时代,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当我们的高楼大厦遍地林立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建设相对地讲并“不充分”。“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着“不平衡”。推动其协调发展,就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最大区别即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时时刻刻都随着社会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要求也更高,精神文化的各个领域都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的威力。
    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文化要跟上时代发展并起先导作用,就不能不通过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扎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为什么要把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同样也定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的重要原因。民族复兴,一定是中华文明的复兴,它意味着我们可以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在今天人类面临各种发展困境的基础上,结束“历史终结论”的神话,探索出一种新的文明生活、生产和发展模式,成为令人向往的理想。
    然而,这一文化创造不是简单的“复归”,应是更高层次和意义上的文化进步。我们不能躺在前人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上“自豪”,更多的是要谋划今天怎样做出无愧于时代和历史的成就。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说明,应有自己民族的文化创造。没有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什么都靠汲取和拿来,就自信不起来。文化的原创力是根本,否则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将流于形式,而文化传播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原创性一定和主体性相关,全民族的主体性是由中华民族每一个有机个体组成的,故此这样一个辉煌时代一定是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
    在精神文化领域搞建设,与物质经济领域的盖大楼、修高速公路不一样,必须遵循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要处理好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不能完全用抓经济发展的传统思维来搞文化建设。与模式化、流水线的工厂生产产品不同,源于人民生活和实践的精神文化领域创新,往往凝聚了人自身独特的“高峰体验”;尊重这种文化机理,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就是尊重精神领域的创造规律。
    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新时代,意味着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提供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并不断为世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将承继中华民族“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广阔胸怀、宏大视野,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又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社会信息化”的加速演化趋势,真正使马克思在19世纪中叶就预言的“世界历史”成为现实。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将冲破狭隘的地域界限,自觉或不自觉地置放到世界的文化舞台上去拷问、全球的文化格局中去考量。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过程。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总值虽然首次突破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4%(逐渐接近支柱性产业的5%标准),但我国现代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亦有很大差距,这既与我国五千年文明史、又与我国当今的第二大经济体以及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不相匹配。大国文化战略的建设目标,是实现与国家政治经济在国际上影响力的同步增长,拥有与一个大国地位相称的影响世界文化发展的力量。
    我国物质实力获得前所未有快速发展的同时,文化软实力构成了和平发展道路上的严重“瓶颈”。我们要通过恰当的文化战略来获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和认同,将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转化为话语优势。在让世界尊重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同时,在让世界尊重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之时,也要尊重并倾听今天中国文化发展的态度和关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建设性意见。站在人类文化发展的高度,打破以西方价值观为主要取向的“西方中心论”,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吸收借鉴外来有益的文化成果,直面当今世界遇到的各种挑战,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中国和平发展与中华文明复兴是同一过程不同侧面的体现,两者相伴而生。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发展将具有文明史意义。(朱康有 作者为中国实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防大学教授)